韦莱韬悦最新研究 | 亚太地区高管激励计划中,ESG指标普及程度迅速提升

   发布机构: HRoot  2023-03-29 16:16

根据韦莱韬悦的最新研究,亚太地区上市企业将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ESG)相关指标纳入企业高管激励计划的普及程度紧跟世界水平。

---------------------------------------

基于公开披露信息,欧洲地区ESG指标在高管激励计划中的使用率持续领先,91%的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至少在其高管激励计划中使用1个ESG指标。该比例超过了全球市场的平均水平——75%的使用率。美国紧随其后,69%的企业挂钩了ESG相关指标,亚太地区与美国接近,63%的企业对ESG指标进行考核并与高管激励链接。此外,该项研究发现,大多数欧洲与北美地区企业在公开信息中说明了与激励计划相关联的具体指标及链接方式,亚太地区目前仅62%的企业进行了披露。


表1: EGS相关指标在高管激励计划中的使用率

图片

n(研究样本) = 公开披露激励计划中所使用考核指标的企业


整体而言,各企业在短期激励计划中对ESG指标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长期激励计划。亚太地区超50%的企业在短期激励中应用ESG指标,略低于欧洲(85%)和美国(67%)。但在长期激励计划中,仅28%的企业纳入ESG指标,相比欧洲地区(46%)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在ESG各项指标中,亚太地区企业对社会类相关指标(S)的使用最为普遍(47%),包括人才与人力资源、多样性与包容性、健康与安全等子类。约30%的企业考核企业治理相关指标(G),如风险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等。仅28%的企业在激励计划中纳入环境类指标(E),包括气候变化、碳排放情况、自然资源使用情况等。


图片

韦莱韬悦高管薪酬及董事会顾问业务董事总经理、全球业务负责人Shai Ganu表示,“韦莱韬悦最新研究发现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ESG战略与高管激励计划相链接,尽管亚太地区的起步时间较晚,但该地区企业正在加快步伐,紧跟欧美先行地区,特别是气候变化、人力资本、多样性、公平性与包容性(DEI)及企业治理等领域。该实践也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商业战略相结合,推动各方利益最大化。”


在亚太地区300强企业中,公开披露激励计划中所使用考核指标信息的有188家,包含中国、中国香港、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企业。


其中,澳大利亚、日本和新加坡披露高管激励计划考核指标的数量及ESG相关指标的使用率领先于其他国家。已披露相关信息的企业中,澳大利亚企业均在激励计划中纳入ESG指标,新加坡(65%)和日本(62%)紧随其后。


短期激励计划中,人才与人力资源类指标的使用频率最高,在澳大利亚的使用率高达89%,新加坡60%。长期激励计划中,日本企业对ESG相关指标的使用率高达39%。澳大利亚与新加坡次之,分别为19%和10%。在应用过程中,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类指标的使用频率最高,22%的日本企业,14%的澳大利亚企业及10%的新加坡企业均有使用。


图片

韦莱韬悦高管薪酬及董事会顾问业务亚太地区负责人朱旭晶表示,“近年来随着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要求的提升,亚太地区对ESG的重视程度呈指数级增长。企业制定ESG战略的动力明显增强,以实现与利益相关者关心的热点问题保持一致,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因此,将ESG指标纳入高管激励计划并公开披露愈发重要,不仅有助于良好应对投资者不断变化的关切问题,提升企业对ESG战略的重视程度,从长远角度看,还能够有效帮助企业进行重大决策或考虑优先事项时提升对ESG的关注度。”


她同时表示“中国作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各界对ESG相关议题的关注度也逐年攀升。在政府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引导下,中国的ESG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在监管方面,从鼓励披露到加入考核,证监会ESG信息披露制度与要求正在健全与完善。在国家政策导向、监管要求、股东/投资者关注下,领先企业均积极将ESG相关指标纳入激励机制设计中。例如,部分领先能源化工企业在长期激励计划中挂钩环境类指标,部分金融机构响应中国人民银行绿色金融号召,关注企业治理流程,自下而上探索绿色发展途径等。各行各业的中国企业在探索有行业特色的ESG战略道路上,快步前行。”



关于本研究

本研究回顾了S&P 500、TSX 60、FTSE 100、九种欧洲地区股票指数及七种亚太股票指数排名中共1081家企业的公开披露信息,也是首份包含亚太七个地区市场上市企业数据的报告。在研究的302家亚太地区企业中,有188家披露了激励计划的考核指标使用情况。


内容来源:韦莱韬悦

  • 阅读 258,095
  • 3
/// HRoot(包含移动应用、网页版)是一款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内容推荐引擎,内容全部来自内容账号在HRoot内容平台自行发布或授权自动抓取,HRoot不生产内容。以上的本文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机构/发布人、内容账号所属机构或所属人自身观点,不代表HRoot观点或立场。本文内容账号的发布机构/人信息请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发布机构/人名称以了解详情。【复制原文出处链接】
本栏目更多精彩文章
暂无相关数据
最新活动
HRoot官方微信

HRoot微信公众号提供*新的人力资源资讯信息,现在关注即可好礼!

扫码关注
投诉
HRoot媒体矩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使用条款| 隐私政策| 安全承诺|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24 HRoo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1-58215197 沪ICP备05059246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562号